汉秋同志:
近日拜读您发表于《文学遗产》第一期的大作《〈儒林外史〉里的儒道互补》,十分高兴。大作写得极好,有重要意义,我很钦佩!您认为:“《儒林外史》反映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潮流,塑造了一些兼具儒士、名士特色的理想人物。”我完全同意您的见解。
大作对于儒道两家的基本观点与主要倾向作了深刻的阐述,认为“儒道两家都重视士的心灵和人格理想。儒家重视人伦,强调个人对社会的义务,主张在社会中确立个体的价值。道家重视个人的自由,以逍遥无为作为人生理想,主张在超逸社会中确定个体的价值。”这是十分恰当的,确实指出了儒道两家的基本精神。
《儒林外史》对于一些儒生、一些举人、进士以及一些假名士做了辛辣的讽刺,但是书中也描写了一些值得敬佩的人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庄征君、虞博士和杜少卿。这三个人都是有所指的。庄征君的原型是程绵庄,虞博士的原型是吴蒙泉,杜少卿的原型是作者吴敬梓自己。程绵庄和吴蒙泉是吴敬梓所敬佩的人。庄征君虽应了征召,但辞官不做;虞博士虽已入仕,但胸怀淡泊;杜少卿是不应科举的名士,但仍然重视仁义礼乐。这三个典型人物都是既有匡世济民的愿望,又有超逸世俗的品格,都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互补的风貌。
大作说:“在《儒林外史》的正面形象群里,真儒士的政治理想与真名士的超逸风流是互补相渗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小说人物形象中体现了儒道互补协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趋势。”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是非常深刻的。
《儒林外史》是一部文学名著,其价值绝不在四大古典小说之下。我喜读《儒林外史》。《儒林外史》讽刺了许多假儒生、假名士,这是容易了解的。您的这篇文章对于正确了解《儒林外史》中的正面形象,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年衰力短,不能多写,请原谅!匆匆。
祝
近安
张岱年
1998.2.24